枫树上的喜鹊教案 篇1[教学目标]1、会认“渡、荫”等9个生字,会写“伞、姨”等8个生字。2、默读课文,用自己的话说说“我”喜欢的是什么。3、能根据课文情景展开想象,把自己想到的内容写下来。[教学重难点]自主识字。默读课文,用自己的话说说“我”喜欢的是什么。理解课文内容,能根...

活动范文 > 教案 > 导航 > 枫树上的喜鹊教案(分享二篇)

枫树上的喜鹊教案

2025-06-17

枫树上的喜鹊教案(分享二篇)。

枫树上的喜鹊教案 篇1

[教学目标]

1、会认“渡、荫”等9个生字,会写“伞、姨”等8个生字。

2、默读课文,用自己的话说说“我”喜欢的是什么。

3、能根据课文情景展开想象,把自己想到的内容写下来。

[教学重难点]

自主识字。默读课文,用自己的话说说“我”喜欢的是什么。理解课文内容,能根据情景展开想象,把想到的内容写下来。

[教学课时]

2课时

第一课时

教学过程

一、猜谜导入

1、同学们,我们来猜一个谜语,打一个动物。(出示谜语:昔日鸟儿归来乐开怀)

2、同学们真聪明,这个动物就是喜鹊,喜鹊是吉祥鸟、幸福鸟,能为我们带来吉祥。枫树上的喜鹊会给我们带来怎样有趣的故事呢?我们一起去看看吧!(板书课题:枫树上的喜鹊)

二、初读课文,自主识字

1、自由朗读课文,标注自然段序号,读准字音,读通语句。

2、边读边圈画课后生字,与同桌互读生字,相互评价。

3、出示认读生字、词语。(指名读、合作读)

读准“荫、冈”,一声。“撑”借助“撑伞、撑船、支撑”等词语来读准字音。

4、用什么方法能熟记会写字呢?(生交流,师总结)

5、去拼音,再齐读生词。

三、再读课文,整体感知

1、默读课文,思考:你知道了什么呢?(“我”喜欢枫树和喜鹊,“我”能听懂他们交流的语言)

2、指名朗读第1~4自然段,思考:“喜欢”出现了几次,找出句子画下来,读一读。(课件出示含有“喜欢”一词的4句话)

3、“我”为什么很喜欢枫树呢?

(1)出示:它好像一把很大又很高的绿色太阳伞,一直打开着。它的绿荫遮蔽了村里的渡口。

(2)指名读,思考:枫树像什么?有什么作用?“它”又指的是谁?(像太阳伞,能遮太阳,“它”指枫树)

(3)指导朗读,读出喜欢的语气。

4、“我”除了喜欢枫树,还喜欢什么呢?(喜鹊的窝,喜鹊)

5、让我们带着“喜欢”的情感来朗读这几句话吧!(指名合作读)

四、小结

“我”不仅喜欢枫树、喜鹊的窝,还喜欢喜鹊,还想和他们说说话呢。“我”会说些什么呢?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。

第二课时

教学过程

一、复习导入

“我”和他们说话了吗?说的什么呢?一起去听听吧!

二、学习第5~12自然段

1、默读第5~12自然段,思考:喜鹊阿姨都在忙些什么呢?

(1)教喜鹊弟弟唱歌,教喜鹊弟弟做游戏,还教喜鹊弟弟学“拼音”。

(2)教喜鹊弟弟认太阳。

2、出示句子,学习用“一会儿……一会儿……一会儿……”说句子。

(1)先用上面的句式把喜鹊阿姨教的内容连起来说一说。

(2)学习用上面的句式造句。

3、喜鹊阿姨真是个好妈妈,我们一起来看看她是怎样教喜鹊弟弟学“拼音”、学认字的。

(1)学生和教师分角色朗读第6~8自然段。

课件出示学拼音的句子,师生配合读。

(2)教师说明省略号表示还学习了其他的拼音。

(3)小组分角色组内表演读第9~12自然段。

(4)各小组指派代表上台表演。(学生评议,教师指导)

4、出示句子,比较朗读,体会“?”与“!”的不同作用。(根据“鹊”的多少读出节奏,根据提示语“快乐”和3个感叹号读出兴奋与快乐。)

5、出示最后一个自然段,指名读一读,其他学生思考:从这句话中你读出了什么?(“我”对喜鹊一家的喜爱之情。)

4、根据课文内容填空。

我看见喜鹊阿姨站在窝边,一会儿教喜鹊弟弟,一会儿教喜鹊弟弟,一会儿教他们学自己发明的……喜鹊阿姨还教喜鹊弟弟们认。

三、拓展延伸

1、喜鹊一家还会有哪些有趣的活动?大家来说一说。(互相讨论)

(1)出示课后习题。

(2)现在喜鹊阿姨找了一条虫子回来,她和喜鹊弟弟之间会有怎样有趣的故事呢?我们来说一说。(分组讨论,完成填空)

2、在枫树下,“我”就这样听着喜鹊阿姨问,听着小喜鹊答,这样的生活是快乐的,这样的童话是多么的有趣。如果同学们有兴趣,你也可以把这个有趣的故事继续下去,课后续编《枫树上的喜鹊》。

四、指导写字

1、出示生字,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的特征,想办法记住这些字,找出难写字和书写时应该注意的问题。

2、教师范写较难掌握的生字,强调重点笔画。

姨:“女”字做部首时,横画不穿头。夷=大弓,“大”字要长,“弓”字要扁。

母:笔顺是竖折、横折钩、点、横、点。

游:左右结构,三点水和“方”字书写时要窄,居于竖中线的左侧,“子”字要宽一点。

3、学生练写,共同评议。优秀作业展示。

[教学板书]

9枫树上的喜鹊

我喜欢喜鹊阿姨

学认

拼太

音阳

喜鹊弟弟

[教学反思]

教学中,我以多种方式的读为主要教学手段,让学生在朗读和表演中体会课文情感。与此同时,分角色扮演也将课堂氛围推向了高潮。

枫树上的喜鹊教案 篇2

教学内容:

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9课

教学目标:

1.正确认读9个生字,读准多音字“教”,学会书写“伞、弟、姨、便、教、游、戏、母”8个生字。

2.默读课文,了解“我”喜欢的事物,读出喜爱之情;关注标点,分角色读好第6至第12自然段。

3.模仿课文富有童趣的语言,在丰富的情境中迁移运用,想象表达,创意表达。

教学重点:

1.正确认读9个生字,学会书写“伞、弟、姨、便、教、游、戏、母”8个生字。

2.默读课文,了解“我”喜欢的事物,读出喜爱之情;关注标点,分角色读好第6至第12自然段。

教学难点:

模仿课文富有童趣的语言,在丰富的情境中迁移运用,想象表达,创意表达。

教学准备:

ppt

教学时间:

2课时

教学构想:

《枫树上的喜鹊》是一篇童话故事。课文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,以“我”童真、童趣的眼睛看待周围事物,告诉学生“童话就在我们身边,人人都可以创造童话”的道理。本课可生成三项教学内容:1.识字写字。课文有9个生字要求会认读,8个生字要求会书写。我将采用随文识字的形式落实生字的认读要求,认读时,一要注意前后鼻音的指导,二要注意三拼音节的指导。2.朗读课文。我将通过自读揣摩、教师范读、生生合作读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体悟喜欢之情,朗读中要提醒学生注意语句停顿、重音的变化,关注标点符号等等。3.迁移运用。先学习文中对鸟语的解读,再引导学生进入情境,大胆想象,尝试解读,最后让学生自创情境,自由表达。

教学过程:

第一课时

一、整体感知,认读字词

1.初读课文,感知内容。

(1)教师范读。

(2)学生借助拼音,自读课文,力求读通读顺。

(3)分段读课文,相机正音。

要点:“荫、拼、案、伞、便”是前鼻音;“撑、冈、懂”是后鼻音。“教、便”是三拼音节。

2.认识“枫树”,识记“伞、蔽”。

(1)认读“枫树”,课文中的“枫树”是怎样的?

提示:

①它好像一把很大又很高的绿色太阳伞,一直打开着。

识记“伞”:播放“伞”的演变视频。

要点:明确“伞”字是个象形字,形状像一把伞。

②它的绿荫遮蔽了村里的渡口。

识记“蔽”:“蔽”是个生字,可以拆分成哪两个部分?这两个部分与这个字有什么联系?

提示:“蔽”是个形声字。

认读“遮蔽”,你发现了什么?(这个词语是由意思相近的两个字组成的)

你还能再说几个这样的词语吗?

提示:寒冷、呼叫、奔跑、跳跃、明亮、美好。

(2)指导学生朗读句子。

要点:这里通过比喻(把“枫树”比作“打开着的很大又很高的绿色太阳伞”)和“遮蔽”一词,写出了枫树的高大茂盛。

3.识记“渡”,认识“渡口、渡船、渡河”。

(1)“渡”是个生字,你有好办法记住它吗?

提示:同样用拆分法识记形声字“渡”,也可以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识记。

(2)出示课文插图,理解“渡口、渡船、渡河”。

提示:“渡口”指过河的地方;“渡船”指过河用的船只;“渡河”指撑着渡船到对岸。

4.识记其他形声字。

出示:撑、拼、懂、姨、游、荫、案,说说识记方法,并领大家读一读。

要点:“撑、拼、懂、姨、游”都是左形右声。“教”左声右形,是多音字。“荫”是上形下声。“案”是上声下形。

5.了解我的发现:学习喜鹊的活动,识记“母、弟、戏”。

我喜欢站在枫树下,抬头看喜鹊。我发现喜鹊阿姨很忙,她在忙什么呢?

提示:我看见喜鹊阿姨站在窝边,一会儿教喜鹊弟弟唱歌,一会儿教他们做游戏,一会儿教他们学自己发明的拼音字母……

(1)识记象形字“母”。

本义指婴儿的生育、脯乳者,文中指事物的本源。

(2)识记“弟”。

借助字谜记忆字形:头戴兔儿帽,身穿弓字衣,身子站得直,一脚向左踢。

(3)识记“戏”,可用部件法识记。

要点:“戏”也是形声字,但简化后不容易分析,可用部件法识记:舞台上手(“又”)拿着“戈”在对打,那是演戏,不是真的。

二、关注结构,学写汉字

1.整体观察,区分结构。

(1)出示生字:伞、弟、姨、便、教、游、戏、母。

(2)观察结构,尝试分类。

上下结构:伞;左右结构:姨、便、教、戏;左中右结构:游;独体字:母、弟。

2.分类指导,书写生字。

(1)左右结构:便、姨、戏、教。

①便。

提示:左窄右宽,窄让宽,“便”字竖撇不出头。

②姨、戏。

提示:左窄右宽,窄让宽,避让穿插很友好。

③教。

提示:左宽右窄,中间避让穿插。

(2)左中右结构:游。

提示:顺口溜识记“水在方方池子中,大人孩子去游泳”,强化“游”字右下部分是“子”,不是“反文旁”。

(3)上下结构:伞。

提示:“人字头”撇捺的交点落在竖中线,下部的竖对准撇捺交点。

(4)独体字:母、弟。

①母。

提示:厘清笔顺,书空记忆;竖折和横折钩形成偏斜之势,斜中求稳。

②弟。

提示:观察识记笔顺,“弓”字要较扁,横画间隔均匀,竖画站得直而稳。

第二课时

一、朗读课文,感受情趣

1.默读课文,品味情感。

(1)默读课文,圈出喜欢的事物(枫树、喜鹊)。

认读“喜鹊阿姨、喜鹊弟弟”。

要点:在“我”眼中,喜鹊不再是普通的动物,而是“喜鹊阿姨”和“喜鹊弟弟”,足见“我”对他们的喜爱。把“喜鹊”当作人来写,这是童话的语言。

(2)再读课文,分别用直线和波浪线画出喜欢枫树、喜鹊的语句。

2.分组出示喜欢枫树、喜鹊的语句,有感情朗读。

要点:通过学生自读、教师范读、生生合作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体悟喜欢之情;注意语句的停顿、重音的变化。譬如,“枫树上有一个喜鹊窝,我喜欢极了”,朗读时语气轻松愉快,突出重音“喜欢极了”,强调对喜鹊窝的喜欢程度。

3.角色朗读,趣味朗读。

喜鹊阿姨会怎么教喜鹊弟弟?喜鹊弟弟又会怎么学?我们分角色模拟。

出示第6至第12自然段,分角色朗读。

要点:关注标点符号。关注“感叹号”,读出喜鹊阿姨教学示范的干脆利落;关注“省略号”,读出喜鹊弟弟还学了很多拼音字母,意犹未尽地感觉;关注“问号”,读出喜鹊阿姨问的语气。喜鹊弟弟的回答是由一个“鹊”、两个“鹊”、三个“鹊”连接而成,要读出轻松的节奏。

4.师生接读课文,演绎童话。

如:

师:我们村的渡口旁有一棵枫树……生:我很喜欢它。

师:枫树上有一个……生:喜鹊的窝。

二、创境表达,发展语言

1.学习运用句式“一会儿……一会儿……一会儿……”。

(1)出示文中句子读一读。

我看见喜鹊阿姨站在窝边,一会儿教喜鹊弟弟唱歌,一会儿教他们做游戏,一会儿教他们学自己发明的拼音字母……

(2)喜鹊阿姨教喜鹊弟弟做了哪些事情?

提示:唱歌、做游戏、学拼音字母。

(3)这么多的事情,用“一会儿”串起来,让我们感受到了喜鹊阿姨教得认真,喜鹊弟弟学得努力。我们也来学着说一说。

小朋友们在公园玩,一会儿,一会儿,一会儿。

星期天,妈妈忙得不可开交,一会儿,一会儿,一会儿。

要点:由扶到放,先补充句子再自由表达。

2.读读“鸟语”,学习表达。

(1)回顾课文,师生对说。

①喜鹊弟弟跟着喜鹊阿姨学拼音字母,说:“鹊,鹊,鹊……”

我知道,他们是在读:

要点:ɑ、o、e。

②喜鹊阿姨指着上升的太阳,说:“鹊!鹊鹊鹊?”

我知道,她是在问:

要点:看!那是什么?

喜鹊弟弟快乐地回答:“鹊!鹊鹊!鹊鹊鹊!”

我懂得,他们在回答:

要点:妈妈,那是太阳!太阳升上来了!

提示:对“鸟语”的解读也可以不局限于文中答案,力求多元,为后面的创意表达作准备。

(2)创设情境,学习表达。

①我看见喜鹊阿姨捉了一条虫子回来,站在窝边。喜鹊弟弟一齐叫道:“鹊!鹊鹊!鹊鹊鹊!”

我懂得,他们的意思是:“。”

要点:呀!虫子!我们可以饱餐一顿啦!……

②喜鹊阿姨把虫子送到喜鹊弟弟嘴里,叫起来:“鹊,鹊,鹊……”

我知道,她是在说:“。”

要点:慢慢吃,别着急呀。

提示:揣摩情境,发挥想象,自由表达。

三、总结全文

童话是多么神奇而美好,展开你丰富的想象吧,把你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尽情歌颂,尽情赞美,我们也能成为了不起的小诗人、小作家!

本文网址:http://www.i2599.com/jiaoan/5210.html